• <nav id="k4ayq"><tt id="k4ayq"></tt></nav>
  • 您當前的位置 : 人才煙臺 >> 熱點聚焦 >> 人才強市

    煙臺重磅發布!三年行動方案

    責任編輯:張巖 文章來源:大小新聞 發布時間:2023-06-15 08:41:57

      近日,煙臺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煙臺市加強高質量市場主體培育工作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確定2023—2025年連續三年開展市場主體培育年活動,重點抓好“十個一批”,加強市場主體培育,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夯實煙臺高質量發展根基。

      煙臺市加強高質量市場主體培育工作三年行動方案

      (2023—2025年)

      為加強市場主體培育,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夯實煙臺高質量發展根基,確定2023—2025年連續三年開展市場主體培育年活動,現制定以下行動方案。

      一、明確總體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關于培育市場主體、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強化政策供給、加強服務保障、優化發展環境,實施“三培育、一壯大、一提升”,有效培育市場主體、中小微企業、“小升規”企業,壯大規上企業,提升市場主體活躍度,推動全市市場主體“量質齊升”,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市場主體總量持續增加。2023—2025年全市市場主體年均凈增加7萬戶,到2025年末總量達到125萬戶左右,其中企業達到43萬戶左右、個體工商戶達到80.5萬戶左右、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5萬戶左右。

      ——市場主體質量不斷提高。2023—2025年全市涉稅市場主體年均凈增加3.5萬戶,到2025年末總量接近50萬戶左右、占全部市場主體的比重達到40%左右,其中企業類達到26萬戶左右、個體工商戶達到24萬戶左右;全市“四上”企業年均增加800戶,到2025年末總量達到1萬戶左右。

      ——市場主體活力實現提升。全市企業活躍度指數逐年提高,力爭到2025年末全市企業活躍度指數穩定在80%以上,其中一產活躍度指數83%以上,二產活躍度指數85%以上,三產活躍度指數80%以上。

      二、重點抓好“十個一批”

      結合發展現狀和未來潛力,聚焦農業、制造業、建筑和房地產業、批零住餐業等重點領域,按照“管行業就要抓發展”的要求,明確任務目標、載體平臺、政策措施、責任分工,推動全市市場主體培育壯大。

      (一)培育壯大一批農業市場主體

      1.主要任務

      啟動蘋果、肉雞、預制菜等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向產業鏈中高端延伸,推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集群”優化發展,加快萊陽食品工業園、招遠粉絲產業園、萊山中寵產業園、煙臺市農科院等載體平臺建設。自2023年起,每年新培育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個、市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20戶、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50戶。到2025年,全市農業市場主體突破4.6萬戶,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5萬戶左右、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600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450戶、家庭農場達到5000戶。

      2.政策措施

      落實《關于進一步優化環境激發活力促進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印發煙臺市農業產業發展激勵政策十三條的通知》等相關規定,通過規范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推動農產品交易市場集約化公司化運營、支持農產品經紀人聯合農業大戶組建農產品銷售公司、引導農產品電商在煙登記注冊等手段,推動涉農市場主體持續增加和升規納統。

      (二)培育壯大一批制造業市場主體

      1.主要任務

      強力攻堅產業鏈培育,深入實施“9+N”制造業集聚培育工程。自2023年起,每年新培育制造業企業600戶以上、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240戶以上,力爭到2025年全市制造業市場主體數量突破8.6萬戶,其中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總數突破3300戶。

     、倬G色石化產業重點圍繞乙烯、丙烯、碳四、芳烴-聚氨酯等4條核心產業鏈,依托6個省級化工園區、7個省級化工監控點等載體,到2025年引育市場主體總量達到430戶以上,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70戶以上。

     、谟猩百F金屬產業重點圍繞黃金精深加工、高端鋁材及精深加工、先進銅基新材料、稀土及貴金屬材料等領域,依托南山航空材料產業園、叢林工業園、中國金都黃金科創產業園等載體,到2025年引育市場主體總量達到630戶以上,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80戶以上。

     、鄹叨搜b備產業聚焦海工船舶、核電裝備、航空航天裝備、智能裝備、節能環保裝備等領域,依托黃渤海新區、招遠、龍口、蓬萊省級高端裝備產業制造園區等載體,到2025年引育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制造等相關行業市場主體總量達到1.2萬戶以上,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800戶以上。

     、茈娮有畔a業重點圍繞集成電路、8K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元宇宙、永磁電機及磁傳動、磁密封等方面發力,依托煙臺光電傳感產業園、萊陽海爾智慧廚電、煙臺半導體產業園等載體,到2025年引育市場主體總量達到800戶以上,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80戶以上。

     、萜嚠a業搶抓新能源汽車發展重大機遇,重點圍繞乘用車、商用車和專用車整車制造以及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依托上汽通用東岳基地、萊陽新能源商用車產業園、蓬萊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福山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等載體,到2025年引育市場主體總量達到1200戶以上,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80戶以上。

     、奘称肪罴庸ぎa業重點圍繞糧油、水產品、肉雞、果蔬加工產業和葡萄酒、保健品、調味品、寵物食品等行業,依托萊陽食品工業園、招遠粉絲產業園、中寵產業園等載體,到2025年引育市場主體總量達到1.3萬戶以上,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350戶以上。

     、呱镝t藥產業重點圍繞醫用同位素、生物創新藥、中醫藥、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依托牟平區、高新區生命科學創新引領核心區,開發區、蓬萊區高端藥械集聚發展區,芝罘區、萊山區生命科學融合發展示范區,萊陽市高端原料藥綠色承載區等載體,到2025年引育市場主體總量達到180戶以上,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50戶以上。

     、嗪娇蘸教飚a業聚焦航空航天材料及關鍵部件、衛星研發制造、空天信息數據等領域,依托中國東方航天港、煙臺北航科技園、航空航天緊固及結構件產業園等載體,到2025年引育市場主體總量達到50戶以上,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30戶。

     、崆鍧嵞茉串a業聚焦核電、風電、光伏、生物質能、氫能、儲能、海洋能、LNG等領域,依托丁字灣雙碳智谷、煙臺3060創新區、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等載體,到2025年引育市場主體總量達到60戶以上,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30戶以上。

      2.政策措施

      充分發揮市實施制造業強市建設戰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作用,落實《關于推進制造業強市建設三年行動方案》《關于進一步優化環境激發活力促進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煙臺市實施企業倍增計劃推動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煙臺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及時兌現工業提質增效、重大產業培育、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做強做優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三)培育壯大一批建筑和房地產業市場主體

      1.主要任務

      推動建筑和房地產企業提升資質等級,以隆泰大廈為主體,福訊大廈等樓宇作為擴展區域,精心打造建筑業總部基地,重點培育10戶建筑業央企、10戶國內20強房地產開發企業根植煙臺加快發展;加快蓬萊、牟平、福山等綠色建造產業園區建設,用好煙臺住博會、“煙臺置業之窗”網、“云房展”APP、房地產業務服務平臺、“政銀企”平臺等,為建筑和房地產業市場主體引育搭建載體。到2025年,建筑和房地產業市場主體突破6.5萬戶,其中總承包一級(甲級)資質以上企業達到100戶,二級以上房地產開發企業總數達到470戶。

      2.政策措施

      落實《關于加快煙臺市建筑業現代化發展的實施意見》,制定《煙臺市建筑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年煙臺建筑業總部經濟企業提質增效方案》《煙臺市高品質住宅建設綱要》,從優化發展環境、激勵企業做大做強、創新發展、落實金融與稅收優惠政策等方面,為建筑和房地產業市場主體培育壯大精準賦能。

      (四)培育壯大一批批零住餐業市場主體

      1.主要任務

      加快建設區域消費中心,持續深化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步行街改造提升、“首店經濟”培育等,抓好三站批發市場、大悅城、萬象匯、朝陽街、所城里、上市里、漁人碼頭、寶龍海上仙街、萬行韓國風情街等重點載體建設,每年舉辦100場左右的會展活動,推動市場主體聚集發展。自2023年起,每年新增4萬戶以上批零住餐業市場主體、限額以上企業330戶,到2025年打造100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批零住餐業市場主體突破74萬戶,其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達到3300戶,電子商務市場主體達到8000戶,規模以上會展業企業達到2戶以上。

      2.政策措施

      對2023-2025年首次進入統計部門聯網直報庫的限上批零住餐企業,在庫穩定經營三年,由市級給予一次性獎勵5萬元,對全市年度營收規模前10名的限上批零住餐企業各獎補10萬元。

      (五)培育壯大一批交通運輸業市場主體

      1.主要任務

      深入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支持航運企業向規;、專業化、大型化方向發展,突破發展港航經紀、貨運代理、航運保險、海事仲裁、船舶租賃、船舶交易、電商服務等現代航運服務業態。從2023年起,每年新增交通運輸業市場主體600戶以上、規模以上企業15戶以上;到2025年,全市交通運輸行業領域市場主體突破3.1萬戶,其中道路運輸企業5700戶、道路運輸維修企業1500戶、多式聯運企業10戶、水運企業55戶、航運服務企業300戶。

      2.政策措施

      落實《關于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對現有經營煙臺港內貿航線的航運企業進行補貼,以上年度集裝箱重箱吞吐量為基數,按年度增量每標準箱給予200元補貼;對在煙臺港新開內貿航線的航運企業,航線運營1年以上且持續正常經營的,連續3年每年給予200萬元補貼;鼓勵開辟外貿航線,新開辟國際航線且持續正常經營的,自航線開通之日起,連續3年每年給予船公司600萬元至1000萬元補貼。落實《關于加快培育市場主體推動“四上”企業擴規模增實力的實施意見》,對首次被評定為國家3A、4A、5A級物流企業且納入規上服務業統計的物流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5萬元、20萬元和50萬元。落實省“快遞進村”、村級站點建設獎補標準,同時對縣級快遞園區、鄉鎮快遞共配中心建設分別給予最高100萬元、10萬元財政補貼。

      (六)培育壯大一批金融業市場主體

      1.主要任務

      加快建設山東省區域性基金管理中心,集中打造煙臺市金融中心發展載體,吸引國內外各類金融機構區域總部、分支機構、功能中心、專營機構等落戶。鼓勵有條件的國有企業、產業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發起和參與設立創投基金,圍繞重點產業鏈上創新能力強、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開展股權投資。規范發展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新型金融業態。支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做優做強,增強政府投融資平臺的投融資能力,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大中小合理分工的金融機構體系。自2023年起,每年新增金融業市場主體30戶以上,到2025年金融業市場主體突破3400戶。

      2.政策措施

      強化信貸投放政策激勵。修訂完善煙臺市銀行業金融機構考評辦法,突出對銀行機構貸款增量等的綜合考評,對考評前十名的銀行機構通報表揚,并統籌部分政府性資金在考評期內優先存放。提升金融機構服務能級。對全國性內外資銀行機構在煙臺新設立的一級分行、現有分支機構升級為一級分行的給予500萬元補助;納入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的城市商業銀行新設立的一級分行給予300萬元補助;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新設立的一級分支機構給予100萬元補助。持續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對在我市注冊、完成中基協登記備案且資金托管帳戶設在我市的基金管理機構及其基金,按照基金管理機構實繳資本的20%給予最高500萬元補助,按照基金實繳規模的一定比例給予最高2000萬元補助。證券、期貨機構新設立的一級分支機構、現有分支機構升級為一級分公司、新設立的功能性總部分別給予100萬元補助。健全市場化增信機制,強化政金企精準對接,快速高效開展金融服務,將煙臺市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打造成全生態金融服務平臺。

      (七)培育壯大一批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市場主體

      1.主要任務

      推動軟件和信息服務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發展,支持海頤軟件、漢鑫科技等企業在軟件細分領域推進創新示范應用。推動煙臺留學人員創業園、藍海國際軟件園等軟件信息園區特色化發展,梯次孵化培育優質軟件企業,打造更具影響力、帶動力和發展活力的軟件信息業發展高地。鼓勵大中型制造業企業剝離軟件開發、系統集成、信息技術服務等業務,成立獨立的法人實體,面向全行業和全社會提供服務。自2023年起,每年新增100戶以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到2025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市場主體達到1.9萬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50戶以上。

      2.政策措施

      落實關于軟件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軟件企業所得稅減免等優惠政策。支持軟件企業申報省首版次高端軟件保險補償項目,對企業為首版次高端軟件購買的符合條件的保險,省級財政按照不超過3%的費率上限及企業實際投保額的80%,給予單個企業最高500萬元保費補貼。落實市級首版次軟件銷售補貼政策,對經省、國家認定的軟件首版次,按照首次銷售后1年內產品實際銷售總額的30%,給予最高50萬元、100萬元獎勵。鼓勵各區市出臺支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意見。加強軟件園區建設,提升園區服務質量和管理能力。強化對重點企業跟蹤服務,培育一批創新引領、示范帶動作用突出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領軍企業。

      (八)培育壯大一批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市場主體

      1.主要任務

      在研究和試驗發展、專業技術服務、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等重點領域,依托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煙臺)、煙臺市(國際)技術市場、煙臺國際生物科技園、煙臺工業設計小鎮載體平臺,孵化一批發展潛力大、成長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到2025年高質量科技服務集聚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市場主體達到3萬戶左右,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465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80家,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20家,基本形成符合全市高質量發展需要的科技服務體系。

      2.政策措施

      支持科技服務業企業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對首次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企業給予最高20萬元補助,重新認定的給予5萬元補助。鼓勵科技服務業企業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對當年取得入庫登記編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優先推薦其申報市級以上科技項目,并推薦至合作金融機構,優先提供金融服務。

      (九)培育壯大一批居民服務業(含康養醫療)市場主體

      1.主要任務

      鼓勵社會力量在康復、護理等短缺?祁I域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推動家政服務企業與養老、育幼、物業、快遞等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萊陽威德中草藥健康產業園、山東樂康金岳健康產業園、12343家政信息平臺等的建設,聚力打造“煙臺大姐”家政品牌。自2023年起每年培育10家以上民營養老機構、100家以上民營醫療機構、20戶家政服務業市場主體,到2025年,全市民營養老機構達到300家、民營醫療機構達到3700家,居民服務業市場主體突破11萬戶,其中家政服務業市場主體突破1萬戶。

      2.政策措施

      強化對養老服務設施的補助。對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按核定護理型床位每張新建、擴建和利用自有房產建設床位補助4000元,租賃用房且租用期5年以上、達到條件的養老機構補助標準減半。根據收住的中度、重度失能老年人數量及入住時間進行獎補,按照每人每年1200元、1440元的標準,根據養老機構等級評定結果分別給予差異化補助。對符合條件的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給予最高20萬元的建設補助,每年最高6萬元的運營補助。對符合條件的社區養老服務站給予5萬元的一次性建設補助,每年2萬元的運營補助。對符合條件的農村幸福院,每處給予3萬元的一次性建設補助。實行社會化、連鎖化運營補助,運營達到5處給予連鎖運營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或個人5萬元的獎補;后期連鎖數量增加的再給予1萬元/處的獎補,最高補助10萬元。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對社會辦醫區域總量和空間布局不作規劃限制,為社會辦醫留足發展空間,在新增或調整醫療衛生資源時,首先考慮由社會力量舉辦或運營有關醫療機構。全面實施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兩證合一”,申請執業登記不再提供驗資證明,提高準入審批效率。支持社會辦醫與公立醫院開展醫療業務、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合作,支持社會辦醫優先承接三級公立醫院下轉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業務。

      (十)培育壯大一批文化旅游業市場主體

      1.主要任務

      聚焦現代演藝、數字文化、特色文創、工美非遺、旅行服務等板塊定向發力,打造“元宇宙”、非遺、演藝等體驗新場景,加快“旅游+”融合發展,引導培育更多的市場主體規;、品牌化發展。自2023年起,每年新增文化旅游業市場主體500戶、規模以上企業4戶,到2025年培育爭創省級以上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全域旅游示范區、文旅康養強縣、生態旅游區、旅游民宿集聚區、工業旅游示范基地、旅游休閑街區、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等示范品牌15個,全市文化旅游業市場主體總量達到1萬戶左右,其中規模以上文化娛樂業企業達到30戶。

      2.政策措施

      落實《煙臺市文化旅游產業鏈鏈長制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爭創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的實施意見》《煙臺市旅游招徠獎勵辦法(修訂版)》等,對成功創建國家、省級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獎勵;對成功創建國家、省級夜間經濟聚集區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獎勵。按照有關規定對成功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給予500萬元獎勵;對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給予200萬元獎勵;對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給予100萬元獎勵;對新建五星級酒店項目在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財政資金獎勵等方面給予支持。

      三、建立健全推進機制

      (一)注重梯次培育,推動市場主體“量質齊升”。全力打造龍頭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微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枝繁葉茂”的發展格局。一是支持創業。實施青鳥計劃、返鄉入鄉帶頭人培育、高層次人才創業資助等創業行動,推廣創業導師制,每年開展創業培訓1萬人次以上,扶持1500名以上大學生自主創業。降低創業融資成本,對符合條件的初創實體、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給予創業補貼、租賃補貼、擔保貸款和財政貼息。加強煙臺市大學生創業園、煙臺青年創業園、煙臺海外人才創業園、煙臺1861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創業載體建設,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相互接續的創業創新平臺支持體系。到2025年,全市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達到70家以上,小型微型企業創新創業示范基地達到20家以上。二是支持“個轉企”。鼓勵符合條件的個體工商戶按照相關規定轉型升級為企業,在稅費、住房公積金繳存、擔保、社會保險補貼等方面的給予優惠政策。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到2025年新增專精特新、單項冠軍、瞪羚、獨角獸企業150家。三是支持“小升規”。建立“準四上”企業(達到納統標準80%以上)和“種子”企業(達到納統標準60%以上)培育庫,并強化重點扶持,對首次達到“四上”標準并實現穩定增長的工業、服務業及批零住餐業企業給予獎勵。四是支持骨干企業壯大。實施制造業企業倍增計劃,到2025年培育形成1家千億級領航型企業、15家百億級重點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500家,上市企業達到80家左右。實施服務業企業做大做強培育工程,到2025年培育形成100家以上具備創新引領、示范帶動作用的現代服務業領軍企業。

      (二)優化營商環境,厚植市場主體發展沃土。嚴格執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實施數字政府強基工程,擦亮“愛山東﹒煙必行”政務服務品牌,打造“無證明之城”,到2025年底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進“一次辦好”“一窗受理”“一網通辦”,提升市場主體登記便捷度。持續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整合服務企業專員、企業聯絡員等多方面力量,全面提升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質效。開展知識產權糾紛快速處理試點,強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知識產權行政保護,為市場主體培育壯大打造國際一流知識產權環境。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論證推行市場主體以專用信用報告替代有無違法記錄證明。

      (三)加大“雙招雙引”力度,集聚更多市場主體。聚焦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汽車、消費電子等重點產業鏈加大招商力度,創新舉辦煙臺國際經貿合作懇談會、煙臺—跨國公司高層對話會等引領性、高層級的招商推介活動,以市場空間吸引央企國企、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和全球行業領軍企業來煙投資合作,提高招商精準度和項目落地率。實施領軍人才筑峰計劃、海外英才吸納計劃、青年人才集聚計劃,構建“頂尖人才億元支持、領軍人才百萬資助、青年人才萬元補貼”的政策體系。到2025年全市省級以上領軍人才突破2000名,新引進海外留學人才1200名以上,“十四五”期間全市集聚以高校畢業生為主的各類青年人才25萬人以上,為市場主體落戶提供人才保障。

      (四)強化重點項目建設,推動市場主體派生。圍繞16條重點產業鏈、“9+N”高端制造業、“兩新一重”“七網”等領域,強化重點項目謀劃、儲備、要素保障、推進,及時向市場主體發布重點項目機會清單,鼓勵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優先支持在煙注冊實體公司的市場主體介入項目策劃、投融資、建設、運營、管理等重點環節,以項目建設調動市場主體參與發展的積極性。

      (五)強化分工協作,提高工作實效。市級層面進一步充實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培育工作專班人員力量,建立統籌調度機制,常態化推進各領域、各區市市場主體培育工作。搭建市場主體數據聯通平臺,建立健全市場主體信息庫,推動市場主體數據資源共享,提升統籌調度和服務水平。統籌用好制造業、建筑業和房地產業、現代服務業、金融業、科技創新等領域資金共3億元,支持市場主體培育壯大。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管行業就要抓發展”要求,分工負責所在領域的市場主體培育壯大工作,原則上10個重點領域只確定一個牽頭部門,其他涉及部門和單位協同牽頭部門抓好各職責范圍內的市場主體培育工作,不得推諉扯皮、推卸責任,確保形成工作合力。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提升工作能動性,指導市場主體高質量登記。市統計局承擔好升規納統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強化對升規納統工作的培訓指導,推動市場主體培育工作“有的放矢”。各區市承擔“屬地責任”,聚焦“三培育、一壯大、一提升”,全面完成市場主體培育壯大目標。各鄉鎮街落實“鎮街工作法”,做好市場主體摸排、核實等基礎工作,梳理形成臺賬、清單,指導市場主體規范化經營、升規納統,及時收集、反映市場主體訴求,幫助解決問題和困難。

      (六)加強督導考核,營造發展氛圍。將市場主體培育工作納入全市高質量發展考核,對有關工作納入掛圖作戰平臺調度,原則上各領域、各區市2023-2025年新增市場主體都要有在煙依法繳納社保記錄、涉稅市場主體占比達到50%以上,其中涉稅市場主體自登記之日起三年內成長為一般納稅人的占比達到20%以上,新增市場主體自登記之日起五年內成長為“四上”企業的占比達到10‰以上。每年召開市場主體培育大會,每月調度10個重點領域市場主體培育進展情況,建立健全加強高質量市場主體培育工作的政策體系,及時宣傳解讀、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涵養市場主體培育“生態圈”。

    Copyright 2018-2021 中共煙臺市委組織部版權所有 魯ICP備09061553號-4 技術支持:膠東在線   技術支持電話:0535-6785683
    爱情岛论坛福利永久首页,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一级黑人A片轻点太粗太粗太,好想被狂躁A片免费视频无码惩罚,欧美疯狂性受XXXXX喷水,入禽太深免费完整版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