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博士后人才“引得來”,更能“留得下”?這個題目,需要政府和企業一起解答。近年來,我市加強政企協同,從產業引力、城市引力、平臺引力、政策引力多個方面同時發力,打造博士后優質“生態圈”,用高層次人才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01
濃厚科研氛圍成為引才強磁力
前不久,李明洋剛剛通過了博士后中期答辯。2022年5月,博士畢業后的李明洋選擇進入榮昌生物制藥(煙臺)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從事抗體開發研究。如今,博士后還沒出站,李明洋就已在煙臺安家落戶,這背后,是企業和城市的雙重人才引力。

今年1月,李明洋收到了煙臺市的人才補貼29.6萬元,其中包括第一年3.6萬元的生活補貼和26萬元的一次性購房補貼。“不僅如此,我還能夠享受到人才認定優惠政策、子女教育優惠政策及職稱評審優惠政策等。這些人才政策讓我們可以專注科研,有力地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李明洋說。
一年間,李明洋得到了快速成長。在榮昌集成式生物醫藥園區,不僅有成熟的實驗平臺,還有行業大咖的專業指導。“醫藥科研成果轉移轉化、走向市場,就意味著造福人類,也是我個人價值的體現。”李明洋認為,博士后站濃厚的科研氛圍讓我受益匪淺,在這片沃土上,終會收獲累累果實。
好的平臺研發氛圍、富有活力的產業前景,是吸引博士后的重要引力。2022年6月進入榮昌生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趙成剛,從事抗體藥物偶聯物聯合免疫療法等領域的研究,他參與了公司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非臨床研究平臺的搭建。在團隊的協作之下,趙成剛發現了ADC藥物聯合治療的新機制,這將有助于公司新的藥物研發,造福更多患者群體。“我們非常重視博士后人才的培養,他們有機會參與到集團重大、關鍵技術攻關中。”榮昌生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長曲文博介紹,工作站著眼生物新藥及相關項目的前端研究,帶動和培養了一批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技術骨干。
作為我市首家可獨立招收培養博士后人員的科研工作站,榮昌生物制藥(煙臺)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2013年成立以來,已有8位博士后人員按期完成科研任務順利出站,現有在站人員18人,擬進站4人。工作站博士主持、參與了國家、省、市各級科研項目二十余項,發表論文、申請專利近二十項。榮昌生物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在集結越來越多的頂尖人才,驅動煙臺市生物制藥產業騰飛。
02
為博士后人才打通晉升發展通道
來自遼寧錦州的溫辰陽,和煙臺這座城市的緣分始于2018年的一次校招會。當時,煙臺冰輪集團到西安交通大學進行招聘,溫辰陽也正站在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業博士畢業的人生路口。如今,溫辰陽慶幸在校招會上遇到了冰輪并接受了企業真誠的參觀邀請。
2018年底,溫辰陽正式進入煙臺冰輪集團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在站期間,他獲得了企業與高校的相關科研資源支持,并于2021年8月完成在站科研工作,留在冰輪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溫辰陽起初在研發部從事工業熱管理系統方案研發工作,針對工業生產中的余熱利用,他在產品和系統應用中做了很多突破。“我們構建了工業熱管理解決方案,應用在污水處理系統中,通過水蒸氣的熱能繼續利用,可以輕松把十立方污水壓縮成一立方污水,能耗是傳統耗電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溫辰陽介紹,這項突破每年可實現降碳12萬噸,助力企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目前,溫辰陽不僅是冰輪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低碳能源事業部副部長,負責低碳能源相關產品應用技術工作,還是中國制冷學會制冷節能降碳與制冷劑替代工作組委員、中國制冷學會“CHPC·中國熱泵”第一屆專家組技術顧問。企業為博士后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打開了他們事業擢升的通道,讓人才在綠色低碳發展的賽道上心無旁騖、全力前行。
03
系列人才政策讓博士后生活無憂
招引人才,我市有政策底氣。為了讓廣大人才在煙臺能夠舒心生活、安心工作、專心發展,圍繞打造“國內一流、省內領先”的人才生態環境,我市大力實施“人才興煙”計劃,出臺了一系列富有競爭力的人才政策,構建起“頂尖人才億元支持、領軍人才百萬資助、青年人才萬元補貼”的政策體系。我市還在省內率先實現了博士到大專普惠性生活補貼和購房補貼全覆蓋,省級以上領軍人才普惠性配套扶持政策全覆蓋,中央、省屬駐煙單位人才同城化待遇全覆蓋。
在博士和博士后人才補貼政策方面,企事業單位新引進的博士人員,每人每年發放3.6萬元生活補貼,補貼3年;發放20萬元一次性購房補貼;綠色石化、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航空航天等制造業領域企業博士,購房補貼可提高到26萬元。博士后在站期間每年發放15萬元生活補貼,最長發放3年;出站后留煙工作的,再給予15萬元一次性獎勵,并可繼續享受博士生活補貼和購房補貼政策,累計最高可享受96.8萬元補貼。企事業單位新引進的海外TOP200高校博士,可發放15萬元一次性留學補貼。
不僅如此,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子女,可在煙臺市范圍內自主擇校;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配偶,可按照對口原則隨遷安置工作。市縣兩級籌建1.5萬套人才公寓,博士入住2年免費。碩、博士可申請最高80萬元住房公積金貸款。在醫療保健方面,高層次人才每年可享受一次免費體檢,就醫享受“綠色通道”服務。在文化休閑方面,高層次人才可免費游覽政府投資管理的景區和公園。
截至目前,我市人才資源總量突破190萬人,高層次人才突破10萬人。我市先后入選“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中國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